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扎实推进2026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10月22日下午,2026年度国家项目申报辅导系列活动之“政法沙龙”第11期“课题申报经验分享会”成功举行。本次分享会特邀2025年度成功获得教育部及省级科研项目立项的三位教师担任主讲嘉宾,分享申报经验,与全院拟申报教师进行交流。会议由许英院长主持。

分享会上,三位 主讲人 结合自身的申报实践,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宝贵经验 。
李莹博士以自身的申报历程为主线,从选题凝练、申报策略和过程体会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她详细介绍了申报材料打磨的要点与细节把控的关键,并分享了从项目筹备到成功立项的全过程感悟与思考,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孟伟涛博士将申报经验精炼为三大要点。其一,战略上精准,强调选题须与国家指南、宏观政策同频共振,通过聚焦专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细分领域构建自身竞争优势。其二,战术上协同,指出申报书必须将个人学术积累与项目需求紧密对接,凭借严谨的逻辑框架和扎实的前期成果,系统论证研究的创新价值与可行性。其三,归于科研定力,他坦言成功离不开对过往失败的复盘与沉淀,强调唯有保持平常心,在细节上追求极致,方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闫贝明博士则从基础积累的角度强调了长期主义的重要性。他指出,社科项目的申报并非始于“写本子”的一刻,而是源于长期专注于特定研究领域的潜心探索。只有在持续积累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申报书才能写得更加扎实、深入,从而对研究问题进行更具深度的论证。他鼓励各位老师从当下着手,潜心探寻并深耕自身擅长的研究领域,逐步构建起个人的研究体系。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与会教师就数据收集、调研组织、思维导图制作等具体问题与分享人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现场气氛活跃,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次经验分享会是我院有组织科研的重要环节,及时为教师的项目申报工作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后续,学院将继续依托“政法沙龙”、“砚园法治讲堂”等平台,开展系列专题辅导活动,为提升我院2026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质量提供坚实支撑。
通讯:陈小维 初审:王晋斌 复审:许英 终审:张滔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