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
政法学院简介
政法学院自1978年开始招生,其前身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2000年,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获准成立,随后,成立肇庆学院政法系。2007年7月,政法系更名为政法学院。2017年4月,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与政法学院合署办公,全称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3年11月,学院复称为政法学院。四十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善创新的政法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 15人,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4人,在读博士6人。专任教师中有12人具有兼职律师或仲裁员执业经历,也有多位教师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或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经历。另外,学院聘请了一批来自政府、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事务所、企业等实务部门的专家担任校外导师或兼职教师。近5年来,政法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项,获批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批其他纵向科研项目20多项。
学院现有2个教学系,即法律系和公共管理系,开设法学、行政管理、知识产权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读本科生1400余人。另外,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同时进行辅修、函授招生。
法律系拥有2个法学类专业,分别为法学、知识产权,授法学学士学位。法学专业自2003年开始本科招生,于2014年被确定为学校的重点专业,2025年开设法学(创新班),旨在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特色班,逐步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办学,法学专业的培养特色日渐凸显。坚持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助力学生构建“法学+”知识体系。深化协同育人模式,多维度淬炼法律实践能力。聘请实务精英担任校外导师,打造“师徒结对”典型协同育人范例,实行“课程实验+模拟场景+专业实习”的多层次实践教学路径。以赛促学,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和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举办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升学考试通过率。知识产权专业于2018年获批,2019年开始本科招生。除同样实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外,该专业人才培养突出“法学+知识产权”知识体系架构,塑造知识产权学科思维,促进学生形成适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的“法学+知识产权”学科思维。坚持“法律职业资格+专利代理人”相结合职业导向,支持学生建构理工科课程融合的多学科课程体系及实践,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法律系学生学风优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法学、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在校内外各类竞赛、实践活动、考试中成绩显著。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版权知识演讲比赛、广东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素养竞赛/演讲比赛、广东省本科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广东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近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约50%,有不少优秀学子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近年平均就业率超过 90%,专业对口率高,诸多杰出校友已成长为公检法司、企业、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业务骨干。
公共管理系开设有行政管理专业,授管理学学士学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招生始于2010年,目前设有未来“卓越公务员”特色班,自2025年开始建设“公务员职业能力与素养”微专业。在培养特色上,行政管理专业立足公共管理学科根基,培养契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的基层治理和企业行政管理等应用型管理类人才。融合多领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与洞察力,夯实综合素质;重点强化公共演讲、公文写作、问题分析及组织协调等实战能力;大三阶段实施针对性分类培养,精准对接考公、考研、自主创业等不同需求,着重公务员实务、学术深造以及企业实务与创业训练;同时深度融合行政管理与大数据技术,以数字治理重塑专业内涵,提升前沿技术应用能力。公管系学风优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3年来,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各类校级及以上学生竞赛中获奖数显著,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十多项。行管学子在“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其专项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区域国别演讲大赛、广东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优异。近年行管学子在考研升学方面屡创佳绩,有不少学生被中国海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有些毕业生目前在攻读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学位。近年平均就业率超过 90%,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被公务员单位和事业单位录取,诸多优秀校友已经成长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
学院目前拥有肇庆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波兰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与创新支持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有肇庆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法律诊所实验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另外,学院与肇庆、云浮两市检察院联合设立了肇庆市检察官培训基地和云浮市检察官培训基地,与广东勤思进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了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肇庆学院法学教育基地”,在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肇庆市人民检察院、肇庆市仲裁委、肇庆市妇联、肇庆市律师协会、肇庆市行政服务中心、四会市监察委员会、封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数十家单位建立了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政法学院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的大格局,构建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的有效机制,不仅注重引入国内高水平的智力资源进行学术指导,同时紧跟学校国际化办学步伐,自2013年开始与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等境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支持和鼓励学院师生开展境外学术交流。此外,学院设立“政法沙龙”“砚园法治讲堂”等校内外学术交流平台,还积极举办高水平学术研讨会,旨在拓展学院师生视野、提升学术交流水平。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党建为引领,锚定硕士学位点“零突破”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夯实法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基础,整合院内外资源,开展学科融合和交叉学科建设工作。以学科建设驱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质升级。在专业建设上,坚持“入主流、办特色、创一流”的专业发展目标,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适应大湾区法治建设需求以及服务区域治理和基层治理需求,强化涉外法治特色班建设,大力建设“公务员职业能力与素养”微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引育结合、多措并举推进博士教师引进工作,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强化对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管理等;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德才兼修”理念,依据“应用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强化“师徒结对”式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建案例研习等特色课程,开拓建设“AI+”课程体系;在教研科研方面,设置教研室、促进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强化科研平台建设,组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在社会服务方面,充分发挥法学、公共管理学科优势,完善立法咨询、地方政务决策咨询团队建设,加强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双百行动”技术服务项目建设。总的来说,“五位一体”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实现学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贡献政法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数据截至2025年7月)